随着秋冬季来临,气温每降低1℃,血压平均上升1.3mmHg,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30%。这不仅是数字的变化,更是三高人群面临的现实挑战。
为什么冬季三高容易加重?寒冷刺激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,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,心脏负荷加重。同时,为抵御寒冷,人们往往不自觉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,运动量减少,导致血糖、血脂波动加剧。
冬季三高管理需从饮食、运动和生活细节三方面入手,建立科学防护体系,方能安心过冬。
01 智慧饮食:遵循“3-5-7原则”保暖又健康
冬季饮食不是简单进补,而是要根据三高人群的特殊需求进行调整。“3-5-7原则”是冬季饮食的核心:3高(高植物蛋白、高新鲜度、高纤维)、5低(低胆固醇、低脂肪、低盐、低糖和低酒精量)、7分饱(饭菜只吃七分饱)。
粗细搭配是关键。每天主食中粗粮应占1/3至1/2,如燕麦、黑米、薏米等。粗粮富含膳食纤维,能延缓脂肪和糖分吸收,帮助控制血糖血脂。将粗粮打成谷物浓浆更易吸收,如黑米+黑豆+黑芝麻的黑色组合,适合补肾强身。
选择白肉胜过红肉。鱼肉、鸡肉等白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对心血管更友好。烹饪时多采用蒸、煮、炖方式,少用油炸,控制油盐摄入量。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(一啤酒盖),食用油控制在25-30克(两小勺)。
增加蔬果摄入。冬季应季蔬菜如白菜、萝卜、芹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,能增强免疫力。水果选择柚子、苹果等低糖分品种,在两餐之间食用,避免血糖骤升。
02 科学运动:选对时间方式,保暖护心脑
运动时间有讲究。冬季清晨气温低,血管收缩,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。最好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气温较高时段运动,尤其是阳光充足时,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。
运动方式以和缓为佳。推荐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。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出汗、不感到疲劳为宜。中老年人可从每天6000步起步,分2-3次完成,步频控制在80-120步/分钟。
热身运动必不可少。冬季寒冷,血管收缩,血液循环减慢,运动前需进行15-25分钟热身,如慢跑、伸展等,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进行主要运动。
室内运动替代方案。遇严寒、雨雪天气,可选择室内活动,如爬楼梯、原地踏步、太极拳等。谷医堂提醒,三高人群运动应量力而行,运动中出现胸闷、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休息。
03 生活细节:防寒保暖,心态平和助稳定
防寒保暖是首要。尤其要注意头部、手部、面部保暖,这些部位血管丰富,受寒冷刺激易引起血管收缩。外出时戴帽子、围巾、手套,避免用冷水洗脸洗手,减少寒冷刺激。
心态平和很重要。情绪波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,血压升高,增加心脏负担。保持乐观心态,遇事不急不躁,可通过听音乐、冥想、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。
保证充足睡眠。冬季宜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睡眠。晚上11点前入睡有助于身体修复,维持内分泌稳定。睡前可用温水泡脚20分钟,按摩脚底涌泉穴,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睡眠质量。
定期监测,遵医嘱用药。冬季三高指标易波动,应加强监测,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。切勿自行调整药物,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季节变化优化用药方案。
健康过冬,预防胜于治疗。谷医堂健康专家强调,三高管理是长期过程,冬季尤其不能松懈。通过科学饮食、合理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,完全可以将三高控制在稳定水平。
寒冬虽至,温暖可期。当我们用科学方法守护健康,便能安心享受冬日的美好与宁静。谷医堂愿与您一同携手,温暖过冬,健康相伴。
原创文章,作者:谷医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ews.jusekeji.com/yangsheng/yinshi/59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