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碗黄芪汤如何补气?冬日御寒篇

寒冬时节,冷风凛冽,不少人开始出现手脚冰凉、畏寒怕风、精神不振、容易感冒的情况。这不仅仅是天气寒冷的缘故,从传统养生文化的视角来看,很多时候是身体内部的“气”不足了。民间素有“常喝黄芪汤,防病保健康”的说法,一碗暖暖的黄芪汤,为何能成为冬日御寒的佳品?今天,谷医堂就带您深入了解这碗汤背后的养生智慧。

一碗黄芪汤如何补气?冬日御寒篇

一、 冬日畏寒,可能与“气”有关


在传统养生理论中,“气”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,具有温煦、防御、固摄等作用。人体的温暖、抵抗外邪的能力,都与“气”的充沛与否密切相关。

当一个人“气”不足(即气虚)时,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信号:

温煦不足: 最典型的就是畏寒怕冷、手脚不温,穿再多也感觉浑身发冷。

防御减弱: 体表的“卫气”如同身体的“防护罩”,气虚则防护罩薄弱,容易受到风寒侵袭,导致反复感冒。

精力不济: 容易疲劳、气短懒言、面色苍白。

冬季寒气当令,最易损伤阳气,因此对于气虚体质的人来说,冬天尤为难熬。而黄芪,正是补气的代表性食材。

一碗黄芪汤如何补气?冬日御寒篇

二、 黄芪:补气固表的“养生高手”


黄芪,素来享有“补气之王”的美誉。其性味甘温,主要归于脾、肺二经。

补脾益肺: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肺主一身之气。黄芪能强壮脾胃功能,促进气血生成,同时补益肺气,让身体的“气”更加充足。

固表止汗: 这是黄芪在冬季御寒中扮演的关键角色。所谓“固表”,就是加固体表的防御能力,相当于给身体穿上了一件“无形的防风衣”。它能帮助身体紧闭“毛孔的大门”,防止寒邪轻易入侵,对于平时容易出汗、怕风的人尤为有益。

利水消肿: 黄芪还能促进水湿代谢,对于因气虚导致水液运化不畅的情况也有辅助改善之效。

因此,在冬天喝上一碗黄芪汤,不仅能从内部补充“能量之源”,还能从外部加固“防御工事”,从而达到由内而外温暖身体、抵御风寒的目的。

三、 谷医堂推荐:两款家常黄芪御寒汤


黄芪虽好,但单味使用力量稍显单一。谷医堂为您推荐两款搭配巧妙、功效倍增的家常黄芪汤,让您轻松补气御寒。

1. 黄芪红枣枸杞汤 —— 温和滋养的基础方

养生原理: 此方是经典的补气养血组合。黄芪补气,红枣养血安神,枸杞滋补肝肾、益精明目。三者合用,气血双补,温而不燥。

食材: 黄芪片15-20克,红枣6-8颗(去核),枸杞10克。

做法:

(1). 将黄芪和红枣放入养生壶或砂锅中,加入约800毫升清水。

(3). 大火煮沸后,转小火慢煮30分钟,让黄芪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。

(3). 关火前5分钟,加入洗净的枸杞。

(4). 可依个人口味加入少量冰糖或红糖调味(也可不加)。

谷医堂小贴士: 这款汤品性质平和,非常适合作为日常保健茶饮,尤其适合女性、体弱及长期疲劳者,在冬日午后喝上一碗,能有效驱散寒意,恢复精力。

一碗黄芪汤如何补气?冬日御寒篇

2. 黄芪当归羊肉汤 —— 驱寒补虚的进阶版

养生原理: 这是一道经典的温补药膳。黄芪补气,当归补血活血,羊肉性温热,能温中暖肾、益气补虚。三者强强联合,共奏补气养血、驱散寒邪之功。

食材: 羊肉500克,黄芪20克,当归10克,生姜5片,料酒、食盐适量。

做法:

(1). 羊肉切块焯水,撇去浮沫,捞出备用。

(2). 将焯好的羊肉、黄芪、当归、姜片一同放入汤锅中,加足量清水和少许料酒。

(3). 大火烧开,转文火慢炖1.5至2小时,直至羊肉软烂。

(4). 出锅前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。

谷医堂小贴士: 这款汤膳补益力量较强,非常适合寒气重、手脚冰凉、面色苍白、气血双亏的人群在冬季食用,能带来从内到外的温暖感。

四、 食用黄芪的温馨小提示


体质适宜: 黄芪汤最适合气虚、阳虚体质引起的畏寒。如果您属于湿热、阴虚火旺的体质(表现为口干口苦、舌苔黄腻、易长痘等),则不宜单独大量服用黄芪,以免“火上浇油”。

用量有度: 作为食疗,黄芪用量不宜过大,日常保健以15-20克为宜。

时机选择: 感冒发热、喉咙痛等外感症状期间,应暂停食用黄芪,以免闭门留寇,影响病邪外散。

养生之道,贵在顺应天时,调和阴阳。在这个需要积存能量的冬季,一碗恰到好处的黄芪汤,正是为您补充正气、抵御寒邪的暖心选择。希望谷医堂的本期分享,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食养之妙,用传统智慧温暖整个寒冬,守护全家健康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谷医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ews.jusekeji.com/yangsheng/yinshi/5938.html

(0)
上一篇 2025年10月10日 17:17:27
下一篇 2025年3月13日 14:01:36

相关推荐

  • 水果是敌是友?正糖名家为你划重点。

   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,水果总是扮演着一个令人又爱又怕的角色。它色彩缤纷,富含维生素,是大自然赐予的美味。然而,对于关注血糖水平的人群来说,心中不免有一个疑问:这份甜蜜,究竟是敌是友?…

    2025年9月25日
  • 气血不足有哪些症状表现?调理改善方法全指南!

    气血,是中医理论中维系生命活动的核心能量与物质基础。气主温煦、推动、防御与固摄;血主濡养、载气。两者相依相存,运行周身。当气血亏虚或运行不畅时,身体便会出现一系列“报警信号”。谷医…

    2025年8月8日
  • 老人秋燥咳嗽,怎么从饮食方面解决问题?

    入秋后,空气湿度降低,昼夜温差增大,许多老年人开始出现口干咽燥、干咳少痰等不适症状,这往往是“秋燥”在作祟。谷医堂中医专家指出,秋燥最易损伤肺脏,而肺主呼吸,喜润恶燥,因此秋季养生…

    2025年10月10日
  • 艾灸的8大功效与作用,很多人不知道!

    一缕艾烟,千年传承。艾灸这项古老的中医外治法,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健康智慧?谷医堂为您揭开艾灸不为人知的八大益处。艾灸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,通过温热刺激穴位,激发经气活动来调整人体机能。…

    2025年8月20日
  • 三高人群能吃啥?谷医堂推荐这味稳血压食材!

    对于备受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困扰的朋友们,“吃什么”往往是日常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合理的饮食选择,是辅助稳定指标、维护健康的重要环节。谷医堂基于中医“药食同源”理念及现代营养学知识…

    2025年7月22日
  • 谷医堂黎志清教你​​如何综合中医与养生调理

  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如何守护健康、提升生命活力,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核心。中医养生,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,其精髓在于“治未病”和“整体观”,强调日常调养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。谷…

    2025年7月22日
  • 脾胃虚寒吃什么好?10种暖胃食物清单

    一碗温粥、一杯热饮,就能悄悄唤醒虚寒的脾胃。谷医堂为您精选这些日常食材,让温暖从胃开始。脾胃虚寒常表现为食欲不振、腹部冷痛、大便溏薄和肢体畏寒。选择合适的温性食物,能有效改善这些不…

    2025年8月20日
  • 脾虚一般要调理多久?中医恢复周期分析

    脾虚调理非一日之功,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。谷医堂带您了解中医调理脾虚的时间规律,耐心守护中焦健康。脾虚是中医常见体质问题,调理时间因人而异。谷医堂指出,轻度脾虚通常需要1-3个月的调…

    2025年8月20日
  • 如何睡得香、精气足?养生诀窍大公开

   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,高质量的睡眠和充沛的精力似乎成了一种奢侈。很多人晚上辗转反侧,白天哈欠连天,整个人都处于一种“电量不足”的状态。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,拥有婴儿般的香甜睡眠和饱…

    2025年9月25日
  • 中医养生调理方法大全,简单实用

    谷医堂为您精选中医千年智慧,整理出易操作、见效快的养生调理法,融入日常即可强身防病!一、日常小动作,养出大健康1. 梳头通气血每日晨起用梳齿贴头皮从前额梳至后枕,持续5分钟。头部为…

    2025年8月20日
扫码关注

扫码关注微信

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

微信公众号二维码

立即扫码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