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秋季是传统中最为适宜的进补时节,然而,许多中老年朋友一提到“进补”,脑海中浮现的便是油腻的汤羹和难以消化的肉食,不禁望而却步。谷医堂中医专家指出,现代人普遍营养充足,秋季进补并非一味追求“大鱼大肉”的厚味,而是要通过“清补”、“平补”的方式,调和阴阳,润燥生津,为身体安然过冬打下坚实基础。
秋季气候干燥,人体津液易耗,表现为口干、皮肤干燥、便秘等“秋燥”症状。此时若大量摄入油腻、温燥的补品,不仅会加重脾胃负担,导致腹胀、消化不良,更会助燥伤阴,犹如“火上浇油”,使秋燥症状变本加厉。谷医堂认为,秋季进补的核心在于“润”与“和”,即选择性质平和、滋阴润燥的食材,通过清淡的烹饪方式,达到补而不腻、润而不滞的效果。
谷医堂推荐:四大清淡滋补法
1. 汤粥为载,滋养脾胃
粥品和汤羹是秋季清淡滋补的最佳载体。它们易于消化吸收,能充分补充人体在干燥季节所需的水分。
山药薏米粥:山药健脾益肺,薏米利湿健脾。两者合煮为粥,性质平和,既能补益脾胃,又能祛湿防腻,特别适合脾虚湿盛、消化不良的人群。
银耳雪梨汤:银耳滋阴润肺,雪梨生津止渴。此汤清甜滑润,能有效缓解秋季的口干咽燥,是润肺防燥的经典食疗方。谷医堂建议,炖煮此类甜汤时,可用冰糖替代白糖,其润肺效果更佳。
2. 菌菇入馔,增鲜提味
秋季是菌菇上市的黄金季节。香菇、猴头菇、杏鲍菇等菌类不仅味道鲜美,更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膳食纤维,具有健脾开胃、增强人体活力的益处。
推荐做法:用菌菇与豆腐、青菜一同炖煮成汤,或清炒食用。菌菇的天然鲜味能减少对盐和调味品的依赖,使菜肴在保持美味的同时更加健康低脂。
3. 白色食物,润肺生津
中医认为“白色入肺”,秋季多吃白色食物对肺脏大有裨益。
莲藕:熟藕性温,能健脾开胃、益血生肌。用莲藕与花生、红枣一同炖汤,是一道平和的滋补佳品。
百合:能养阴润肺、清心安神。用鲜百合与西芹、腰果清炒,或与小米一同熬粥,口感清爽,润燥安神。
4. 清蒸炖煮,锁住原味
改变烹饪方式是实现清淡滋补的关键一步。多采用清蒸、炖、煮、烩等烹饪方法,避免油炸、红烧等重油重盐的做法。
例如清蒸鲈鱼:鲈鱼秋令始肥,富含优质蛋白。清蒸能最大限度保留鱼肉的鲜嫩和营养,淋上少许蒸鱼豉油和热油即可,鲜美不腻。
例如栗子炖鸡:将鸡肉焯水后,与去壳的鲜栗仁、几片生姜一同放入砂锅,加足水慢火炖煮。栗子健脾补肾,与鸡肉同炖,汤鲜肉烂,滋补而不燥。
谷医堂温馨提示:
1. 循序渐进:进补切勿急于求成,应给脾胃一个适应的过程,少量多次,细水长流。
2. 因人而异:平和清淡的滋补法适合大多数人群,但具体食材选择仍需考虑个人体质。如遇不适,应暂停并咨询专业人士。
3. 动静结合:秋季天高气爽,在饮食调理的同时,配合适度的户外运动,如散步、打太极拳,有助于气血流通,增强进补效果。
秋季进补,并非一定要与油腻厚重划等号。转向以汤粥、菌菇、白色食物为主的清淡饮食,并采用蒸、炖等温和的烹饪方式,同样能达到滋养身体、抵御秋燥的目的。谷医堂始终倡导“因人、因时、因地”的个性化养生理念,希望这些清淡滋补的方法,能帮助您摆脱对传统进补的顾虑,在品味秋季美食的同时,轻松收获健康与活力。
原创文章,作者:谷医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ews.jusekeji.com/yangsheng/yinshi/591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