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气温逐渐下降,不少人发现自己体重莫名增加,腰腹部赘肉明显,整个人感觉沉重乏力。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“冬季发福”,而是痰湿体质在作祟。
俗话说“胖人多痰湿”,痰湿体质的人往往存在脾虚运化功能减弱的问题。在冬季,自然界阳气内敛,人体阳气也潜藏于内,脾胃运化功能相对减弱,加上寒冷天气导致活动减少,更容易使湿气积聚,形成“湿胖”。
为什么冬季痰湿会加重? 中医认为,痰湿属于阴邪,而冬季寒气亦为阴邪,两阴相合,易使体内痰湿凝滞不畅。加之冬季人们偏好高热量饮食,又缺乏足够运动,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。
谷医堂健康专家指出,痰湿体质者常见腹部肥满松软,面部皮肤油脂较多,口中黏腻,舌苔厚腻等表现。长期痰湿壅滞还可能影响气血运行,增加代谢性疾病风险。
01 识别痰湿:这些信号提醒您需要健脾祛湿
痰湿体质有明确的体征可循。清晨起床时感觉身体沉重,头部昏蒙不清,是痰湿侵袭的典型表现。照镜子时观察舌苔,若发现舌体胖大,边缘有齿痕,舌苔厚腻,则提示体内有湿。
其他信号包括:大便黏滞不爽,冲厕时便质粘在马桶上不易冲净;头发和面部容易出油,需要频繁清洗;下肢容易浮肿,尤其是下午和晚上;食欲不振,进食后腹胀明显。
谷医堂健康管理中心数据显示,超过70%的顽固性肥胖者符合两项以上痰湿指征。对于这类人群,单纯靠节食和运动往往效果有限,必须从健脾祛湿入手,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。
02 食疗祛湿:三款健脾祛湿方
健脾祛湿的食疗方剂安全有效,适合长期调理。谷医堂特别推荐以下三款经典食养方:
薏米红豆粥是经典的健脾利湿配方。薏米利水渗湿,红豆补心养血,两者搭配相得益彰。制法简单:取赤小豆50克、薏米30克洗净浸泡4小时,加水煮至软烂成粥,可加入适量红枣调味。每周食用3-4次,连续一个月可见初步效果。
茯苓山药小米粥适合脾胃虚弱者。茯苓健脾和胃,山药补肺益肾,小米养胃安神。取茯苓粉15克、鲜山药100克、小米50克,先将小米和山药煮粥,粥成后加入茯苓粉搅拌均匀。这道粥品温和不刺激,适合作为早餐长期食用。
党参茯苓粥针对气虚湿困者效果显著。党参10克、茯苓10克、生姜2片洗净煎煮取汁,与粳米30克同煮为粥。此方有益气温中、健脾养胃的功效,特别适合冬季畏寒肢冷、倦怠无力的人群。
03 生活调理:简单实用祛湿小妙招
适当的运动是祛湿的重要途径。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,加速水湿代谢。冬季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、八段锦等,每天坚持30分钟,至微微出汗为宜。
艾叶泡脚简单易行。每晚用热水加艾叶泡脚15-20分钟,至身体微微发热,有助于驱散寒湿,促进血液循环。泡脚后按摩足底涌泉穴,效果更佳。
保持环境干燥也很重要。冬季虽冷,但也需定期开窗通风,避免居住环境过于潮湿。可使用除湿机或放置吸湿剂,保持室内湿度在40%-60%之间。
饮食方面需避免生冷寒凉之物,如冰镇饮料、生冷瓜果等,以免损伤脾阳。烹饪时可适量加入生姜、花椒等温性调料,有助于温化寒湿。
调理痰湿体质贵在坚持。谷医堂健康专家指出,通常需要至少3个月的调理周期才能看到明显改善。当发现舌苔变薄、大便成形、身体轻快时,说明调理已初见成效。
健脾祛湿是冬季养生的重要环节。通过合理的饮食、适当的运动和必要的中医药调理,可以有效改善痰湿体质,让身体在冬季也能保持清爽与活力。
原创文章,作者:谷医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ews.jusekeji.com/yangsheng/yinshi/59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