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,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开始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此时,养生应以“收养”为原则,遵循自然界的规律,通过“四养三防”来调养身体,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。
四养
1. 精神调养
立秋后,气温逐渐转凉,万物开始收敛,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,做到内心宁静、神志安宁、心情舒畅。遇到伤感之事,应主动排解,避免悲忧伤感,以避肃杀之气。同时,要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,保持心境平和,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2. 起居调养
立秋时节,天高气爽,应开始“早卧早起,与鸡具兴”。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,防止收敛之太过。此时,虽然暑热未尽,但天气变化无常,昼夜温差大,穿衣不宜过多,以免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,导致易受凉感冒。
3. 饮食调养
根据中医理论,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因此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指出:“肺主秋……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。”所以,应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,如山楂、苹果等。同时,可多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,滋阴润燥。
4. 运动调养
立秋后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。但秋季养生需遵循“收、养”原则,运动量不宜过大,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,如慢跑、散步、太极拳等。这些运动既能活动身体,又不用担心因天气炎热而中暑。尤其对于老年人、儿童和体质虚弱者,更应注意防止出汗过多,以免阳气耗损。
三防
1. 防暑
立秋时节,暑热未尽,气温可能仍有短时间升高,且天气变化无常,早晚温差大。因此,防暑降温工作不能松懈,应继续注意防暑。建议保证充足睡眠,补充水分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,以防“热伤风”。
2. 防燥
秋季燥气上升,易耗津液,导致口干舌燥、鼻涩咽痛、皮肤干枯等症状,即“秋燥综合征”。为预防秋燥,可多喝温热水,多食用滋阴润喉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梨等。同时,少吃辛辣食物,以免刺激嗓子,影响健康。老年人更应重视预防,以养阴清燥、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。
3. 防感冒
立秋后,昼夜温差变大,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。因此,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,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。初秋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,孩子往往容易出现发烧、恶心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此时,应避免贪凉,注重饮食卫生,保持情绪稳定,以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结语
立秋后,养生需顺应节气变化,遵循“四养三防”的原则。通过精神调养、起居调养、饮食调养和运动调养,结合防暑、防燥、防感冒的措施,可以有效提升身体抵抗力,保持健康状态。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,科学养生,迎接秋天的到来。
原创文章,作者:谷医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ews.jusekeji.com/yangsheng/29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