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话说得好:“入秋先养胃,冬日不受罪”。随着天气逐渐转凉,很多人开始筹划着进补,为身体储备能量以抵御寒冬。然而,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困惑:明明吃了不少滋补品,却感觉效果甚微,甚至出现了腹胀、上火、不消化等新问题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谷医堂中医专家提醒,问题的关键很可能出在了“脾胃”上。脾胃被誉为“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”,如果脾胃虚弱,运化功能失调,那么再珍贵的补品吃进去,也无法被有效吸收,反而成了身体的负担,可不就是“补啥都白搭”吗?
一、为什么脾胃是进补的“第一道关卡”?
在中医理论中,脾胃就像一个身体的“中央处理器”,主要职责是负责消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,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身体可以利用的气血精微,然后输送到全身。可以形象地理解为,脾胃是我们身体的“土壤”,而各种补品是“肥料”。如果土壤本身贫瘠板结(脾胃虚弱),那么施加再多的肥料,植物也无法吸收,甚至会被“烧根”。因此,任何有效的进补,都必须建立在脾胃功能健运的基础上。谷医堂认为,尤其是在秋冬季节,外界寒气渐盛,更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,导致其功能减弱,因此养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。
二、秋冬时节,如何打好养胃“保卫战”?
既然脾胃如此重要,那么在秋冬交替之际,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养护它呢?谷医堂为您分享几个简单易行的养胃秘诀:
1. 饮食温热,细嚼慢咽: 秋冬饮食应遵循“温、软、淡”的原则。多食用温热、容易消化的食物,如小米粥、南瓜、山药、红枣等,避免生冷、寒凉、油腻和辛辣刺激的食物。进食时放慢速度,充分咀嚼,能大大减轻脾胃的负担,让其工作起来更轻松。
2. 适时添衣,重点保暖: 脾胃喜暖恶寒。秋季早晚温差大,冬季寒气逼人,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,及时添加衣物,晚上睡觉时盖好被子,防止腹部受凉。一个温暖的物理环境,对维持脾胃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。
3. 适度运动,提振阳气: 俗话说“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”。适度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,能够促进气血循环,帮助脾胃蠕动,增强其消化吸收能力。但注意不要在饱餐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。
4. 情志舒畅,避免忧思: 中医认为“思虑伤脾”。过度的忧虑、思虑会直接影响脾胃的功能,导致食欲不振、腹胀等。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,学会释放压力,也是对脾胃的一种温柔呵护。
5. 借助食养,温和调理: 平时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材。例如,山药是平补脾胃的佳品;小米能健脾和胃;茯苓能健脾利湿。谷医堂也基于传统古方,结合现代人体质特点,研发了一系列温和的食养方案,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改善脾胃状态。
总之,进补绝非盲目地“填鸭”,而是一场有策略的“系统升级”。只有先把脾胃这个“后勤部长”安抚好,让它强大起来,后续的营养补给才能顺利到位,真正化为我们身体的能量和抵抗力。在这个秋冬,让我们从养护脾胃开始,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。谷医堂始终秉承“传承精华,守正创新”的理念,愿与您一同探寻更科学、更贴近生活的健康之道,守护您和家人的脾胃健康,温暖过秋冬。
原创文章,作者:谷医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ews.jusekeji.com/yangsheng/yinshi/58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