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血两虚是女性常见的亚健康状态,表现为面色萎黄、乏力头晕、月经量少、手脚冰凉等症状。中医认为“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”,气血互生互化,需通过系统调理恢复平衡。谷医堂结合传统药食智慧与现代营养学,针对不同体质提供精准食补方案,助女性从根源改善气血亏虚。
一、气血两虚的根源:不只是“虚”那么简单
生化不足长期节食、脾胃虚弱导致水谷精微转化不足,气血生化乏源,表现为食少腹胀、便溏乏力。
慢性耗伤熬夜透支肝血(肝藏血)、忧思伤脾(脾统血),或月经过多、产后失养,均会导致气血持续亏损。
预警信号
气虚为主:气短懒言、易感冒、舌淡胖有齿痕;
血虚为主:失眠健忘、指甲苍白、经血色淡量少。
若伴随消瘦、心悸、晕厥,需排查贫血或甲状腺疾病,食补仅作辅助。
二、谷医堂核心食补食材:分型调理更精准
▍补气四君子
黄芪:补肺脾之气,改善疲劳易感,配伍当归(黄芪30g+当归6g)气血双补;
党参:性平不上火,适合虚不受补者,配麦冬、五味子防气阴两伤;
山药:健脾益肾,修复消化功能,常与薏米、芡实煮粥祛湿;
小米:甘温补中益气,晨起粥油(米汤)养胃阴最佳。
▍养血四珍品
当归:补血调经圣药,经后喝当归红枣煮蛋(当归10g+蛋1枚)修复胞宫;
红枣:富含铁与维生素C,每日≤5颗生吃或煮汤,过量易生湿;
黑芝麻:补肾乌发,破壁后吸收率提升,搭配桑葚增强补血;
动物肝脏:直接补铁纠正贫血,每周50g猪肝或鸡肝,避免胆固醇过量。
三、谷医堂经典妙方:辨证搭配增效
气血双补——当归黄芪乌鸡汤
配方:乌鸡半只+当归10g+黄芪15g+生姜3片,炖煮2小时;
功效:改善面色萎黄、经后头晕,适合手术或产后虚损。
健脾养血——四神粥
配方:茯苓15g+莲子20g+芡实20g+山药100g+糯米50g,熬粥;
功效:缓解脾虚湿重(舌苔厚腻、便溏),促进营养吸收。
滋阴润燥——桑葚黑豆饮
配方:桑葚干15g+黑豆30g+冰糖少许,煮至豆软;
功效:调理更年期潮热、早衰白发,补肾填精。
急救调理——生脉饮
配方:党参15g+麦冬10g+五味子5g,沸水焖泡代茶;
功效:改善气短心悸、夏季汗多伤津。
四、科学调养三原则:避坑增效关键
配伍中和寒热
血虚者吃猪肝配菠菜(维生素C促铁吸收);
脾胃虚寒者用生姜、陈皮佐制阿胶、熟地滋腻。
禁忌严控风险
湿热体质(舌苔黄腻):忌用黄芪、桂圆,以免助热生火;
经期量多:暂停当归、红花等活血药,防出血加剧。
协同生活方式
辰时养胃:7-9点进食热粥激发胃气;
亥时养阴:23点前入睡藏肝血,避免熬夜耗气;
动能升阳:每日八段锦“双手托天理三焦”促进气血循环。
谷医堂结语:
食补贵在“缓补持久”,需坚持3个月以上周期调理。若食补后仍持续晕厥、月经紊乱或血红蛋白<110g/L,需中西医结合治疗,勿延误器质性疾病!
原创文章,作者:谷医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ews.jusekeji.com/yangsheng/yinshi/5666.html